在氣缸套與冷卻液接觸的外表面,特別是在氣缸套承壓面的一側, 會產生許多光亮麻坑或針狀孔洞的現象。長時間使用后,這些針狀孔洞逐漸擴大和深化,以致在氣缸套外壁形成蜂窩狀的孔穴,嚴重時甚至將氣缸璧穿透,從而導致冷卻液進入氣缸和機油中,顯著降低柴油機的壽命及工作可靠性。
1.產生穴蝕的原因
柴油機工作時,水套內的冷卻液在活塞側壓力的作用下產生高頻振動引起冷卻液壓力變化,當壓力降到某一臨界值時,冷卻液中的氣體以氣泡的形式分離出來,這些氣泡流到高壓區會破裂,冷卻液向氣泡中心高速運動而產生強大的壓波使氣缸套受到猛烈沖擊和剝蝕。氣缸套的振動進一步引起水套內冷卻液產生壓力波動,當振動使氣缸套外表面受壓而向內收縮時,表面離開了冷卻液而形成空間,壓力下降到低于飽和蒸汽壓力時就會出現空泡;反之,振動使氣缸套外表面受拉而外脹時,使壓力升高,空泡爆破,形成微小射流和沖擊波。這一過程反復進行,使氣缸套外表面產生疲勞剝落,呈麻點狀和針狀小孔, 并隨著穴蝕的進行而逐漸擴展,直至破壞和穿透。
影響穴蝕的因素還包括:
(1) 冷卻液電化學腐蝕加速了氣缸套穴蝕的程度。
(2) 振動的強度與結構剛度有直接關系。
(3) 活塞與氣缸套的配合間隙過大、柴油機工作粗暴,使活塞撞擊氣缸嚴重, 容易引發氣缸套穴蝕。
(4) 散熱器壓力蓋和節溫器對氣缸套穴蝕有較大影響,性能優良的散熱器壓力蓋可以保持冷卻液的壓力比蒸汽壓力高,氣缸套穴蝕不易產生;節溫器使冷卻液保持在合適的溫度范圍內,可以減少壓力波對氣缸套的沖擊。
(5) 柴油機冷卻系統水道堵塞嚴重、循環水泵流量小、冷卻液流速低、水套局部過熱等因素也會引發氣缸套穴蝕。
2.診斷和維修的方法
(1)氣缸套因穴蝕穿孔而漏水,可用生石灰水診斷法來判斷。首先將散熱器溢水管堵死,用橡膠管一端連接散熱器加水口,另一端插入盛有生石灰水的玻璃杯中,當柴油機運轉時浸入生石灰水的一端如果不斷有氣泡冒出, 并使生石灰水由透明變成乳白色,說明氣缸有裂紋或穴蝕穿孔,水套內竄入了燃燒廢氣。
(2) 如果氣缸套穴蝕區域面積不大、凹坑較淺或穿孔數目較少時,可用下面幾種簡單方法修補:
①用粘結牢固的專用修補劑來修補。可用環氧樹脂膠調拌鑄鐵粉 (用量為樹脂重量的10%~20%),先將其調勻,然后填充、涂抹在穴蝕區上。
②用氧乙烘焰焊補。釬料為黃銅絲,溶劑為硼砂,焊前用氧乙快焰將穿孔處表面的石墨燒掉, 然后用氧乙快焰修補。
③用電弧冷焊法直接焊補。選用鑄408焊條,直徑為 3.2mm,交流電焊機的電流為100~110A,焊前焊條要在烤箱經120~150℃ 烘烤2h。
(3)如果氣缸套穴蝕面積較大,凹坑較深或穿孔數目較多時,必須更換氣缸套。
3.預防穴蝕的措施
(1)保持柴油機正常的工作溫度。最易發生氣缸套穴蝕的冷卻液溫度是40~60℃,因此使用中要盡量使冷卻液保持正常的工作溫度 (80~95℃)。
(2)選用廠家規定的冷卻液,不用硬水或含雜質較多的冷卻液。
(3)保證柴油機平穩運轉,盡量減少怠速、大負荷和超負荷運轉的時間,以降低氣缸套的振動,減小冷卻液的流動速度和水壓的劇烈反復變化,減緩腐蝕和穴蝕的發生。
(4)按規定選用符合柴油機性能和季節要求的優質燃油,按規定調整供油提前角及燃油系統各總成,及時消除燃燒室積碳,減輕由燃燒引起的柴油機工作粗暴程度。
(5)及時清洗冷卻系統,保證冷卻液的清潔和溫度正常,減緩金屬腐蝕和氣缸套穴蝕的產生; 在冷卻液中加入適量的防蝕劑, 抑制冷卻液的電化學腐蝕作用,達到減緩氣缸套穴蝕的作用。
(6)經常檢查散熱器的空氣蒸汽閥,并保證其工作正常,以減少氣缸套穴蝕發生的可能性。
(7)安裝氣缸套、活塞、連環桿等機件時,要達到垂直度﹑平行度的要求,保持適當的缸壁間隙、曲軸軸承間隙和連桿軸承間隙,減小活塞對氣缸套的不正常沖擊。
(8)在氣缸套外側涂抹防穴蝕的材料和吸振物質,或對氣缸套外表面進行鍍鉻處理,可減少空泡的形成和爆破,吸收空泡爆破時所產生的沖擊波能量,減輕缸套穴蝕。
(9)提高氣缸套表面硬度,盡量降低氣缸套外表面的粗糙度;選用抗穴能力強的材料;選用合適的氣缸套壁厚,增加其剛度,以減少振動。
|